Huahui Audio 2025-11-24

时值中秋月满,张艺兴「大航海5·美猴王闹天宫」巡回演唱会于10月6-7日在北京鸟巢正式上演,实现现象级文化破圈。线下,近13万观众亲临现场共谱国风新韵;线上,直播观看人数突破2000+万,引发全网热议。

中国文化的强有力输出
以国风舞台呈现顶级艺术

演出现场,张艺兴化身“美猴王”,将现代电子音乐与千年民族音乐相结合,并融入京剧、敦煌壁画等传统文化元素,重构出充满新意的神话场景。创新的艺术表达获得了央视新闻、新华社、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一致好评。



视效奇观
演唱会由张艺谋导演团队倾力打造,以奥运级别制作水准,在2200㎡的动态卷轴舞台上呈现《千里江山图》等传统艺术。并与机械臂、AI影像等现代技术结合,使全场观众沉浸在“人在画中游”的东方美学体验中。
内容丰富
整场演出深度融合了20余种非遗技艺,包括安塞腰鼓、侗族大歌、陕北说书等。这些非遗元素与张艺兴的M-POP音乐风格进行重构与结合,进一步拓展了艺术的表达边界。
听觉震撼
此次音响系统由金少刚老师团队领衔设计,采用了L-Acoustics与DiGiCo两大顶级系统,总计用了约340只全频音箱、130只超低音箱及170台功放,同时还包括Quantum 852、Quantum 7等DiGiCo的旗舰调音台。全面覆盖鸟巢所有演出区域,整体规模堪称庞大。


国庆与中秋双节同辉、鸟巢场馆、个人生日...这场盛大绚丽的演出背后,是一套足以掌控全局的音响系统。如何以技术承接艺术,以声音直触心灵?音响设计-金少刚老师与系统工程师-周凤歆老师的深入解读,会带你探寻到答案。

(左为金少刚老师,右为周凤歆老师)
幕后故事
音响设计-金少刚老师

Q1:您之前和张艺谋导演的合作经历,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?
A:跟张艺谋导演的合作是从《印象·西湖》、《印象·刘三姐》就开始了、再到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、还有2018年在青岛的上合峰会、包括后来的《对话·寓言2047》、去年的《2049》,我们一直到现在都有合作。
Q2:这次是在什么机缘下,您和张导再次合作?艺人与导演对这次的声音效果有什么特别想法吗?
A:这次合作的契机是艺人方邀请了张艺谋导演,提出想做个人演唱会,然后导演找到了我们。我们与艺人张艺兴是第一次合作,在此之前我们对他的演出内容和歌曲风格都不是特别熟悉。而且这次是全新的曲目、创新的形式,演出地点又是在鸟巢,这对我们来说,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都挺大的。

面对这样的挑战,我们与导演组的沟通频率会更高,张导及其团队对声音有非常明确的要求。而我们和总制作人鲍毅先生、何璐璐导演,从2004年开始合作到现在,彼此信任。所以在鸟巢这么具有标志性的场地,可能对于导演组来说,邀请我们团队会更放心一些。他们想要的那种声音的感觉,我们能给他们。
除了彼此之间长期合作形成的默契,还有是因为我们在鸟巢的经验积累。从2008年奥运到现在,包括今年我们在这里也做了几个大项目,都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认可度,甚至可以说得到了国际的认可。
Q3:这次您对这个声音效果有哪些不同以往的期待吗?
A:首先是艺人,他演出的歌曲形式,相较于我这些年合作的其他艺人来说,还是不太一样。但通过现场的排练与磨合,对于最终呈现出来的声音效果,我还是比较满意的。
虽然他的演出形式,以电子伴奏的方式比较多。但是以整场演出来看,乐队编制非常庞大,除了电声还有很多民乐,甚至包括尺八、中国的打击乐、西洋的打击乐、弦乐四重奏等等,可以说整体音乐很丰富,变化量很大。编曲和导演也给他提了很多建议,特别是将大量非遗的音乐元素融入到这场演唱会的表演中。


对我们来说,首先要尽量还原音乐中质朴的民族特质。其中难度较大的是,我们需要将电子音乐与民族音乐进行融合。而且现场还有童声合唱,以及马头琴、二胡、琵琶等多种特殊的声音元素。说实话超出了我原来对他音乐的认知,这对我们音响来说也是一个挺大的挑战。
Q4:您是使用什么方式达到您对这个声音的要求?
A:作为声音的制作人来说,第一我们要保证艺人的音乐诉求。毕竟没有人比艺人本身更了解自己的作品。艺人多年来在创作、编排上的努力,早已形成了他对声音的理解。
第二,我们要保证完成总导演、总制作人对声音在鸟巢这个特殊场地最终呈现的要求。

最后我们要保证所有观众在每个角落都能有舒适的听感。我们不是简单地追求大声压级,而是要做到声音够大,但不吵人,同时还要很清楚。我觉得在鸟巢能做到这样,就达到我对声音的要求了。
而这套方法背后更多的是,调音师个人对声音的审美与认知,以及音乐的修养,知道声音在音乐里的作用。毕竟从业至今43年了,对于声音,我是有自己的理念的。

Q5:我们每次听到您制作出来的声音,都感到非常震撼,这跟您之前在录音棚的工作经历是不是也有关系?
A:那是肯定的,对声音最终的呈现、音色的把控,包括声音的平衡等等,这些都跟我43年的工作积累是分不开的。因为不管是在录音室、现场还是做综艺节目,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积累和提高。
Q6:这次用到的是L-Acoustics的音箱,这也是您的老朋友了,那这次在声音设计上有什么帮助吗?哪方面对您的帮助会比较大一些?
A:我从2000年开始使用L-Acoustics的扬声器,用到现在已经25年了。我很清楚它的特质,所以驾驭它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。就它的声音表现力来说,我很满意。
很多人都觉得L-Acoustics的扬声器在高音方面非常漂亮,听起来非常丰富。不仅是我,许多来自港台和大陆的调音师同行,都与我对L-Acoustics的看法比较相似。

Q7:这次鸟巢的调音台系统,跟您之前在这做过的一些演出相较,它有什么特点?
A:这次演出,我们使用的是DiGiCo旗舰调音台——Quantum 852。我是去年6月拿到这张调音台,今年3月份的汪苏泷、4-5月份的张杰、5-6月份的凤凰传奇,我基本上都在使用这张调音台。

PA:Quantum 852
这是一张非常好用的调音台。即使在太阳光直晒的情况下,它显示屏的亮度和清晰度依旧相当出色。而且我觉得它在人机交互的方面也设计得很合理,不管是一个人,还是两个人同时控制调音台,都非常顺畅。
我觉得852是在保留原来DiGiCo调音台风格的基础上,又做了一些优化,这方面我真的觉得非常好。尽管它的体积比SD7要大,但是重量反而比SD7轻了。这张调音台我们从3月份一直用到现在,即便经历了暑期高温环境的考验,它的稳定性依旧非常出色。
Q8:最新的Q852调音台,它有哪些功能,您觉得比较好用的吗?
A:它有很多好用的功能,比如关于AUX这方面,原来只能用旋钮控制,但现在可以在屏幕上直接选成AUXSEND,我觉得很多功能都比以往更方便。这也印证了我评价DiGiCo的那句话:只有我们没想到,没有它做不到。在这么大的乐队编制下,没有出现任何处理能力不够的情况,我很喜欢这张调音台。

Q9:您输入通道大概用了多少个?
A:乐队的输入通道是128。由于现场有直播、多轨录音、效果处理、导演内通等需求,而这些全部都要经过Quantum 852处理后传送出去,因此整个系统达到250多路。
除了乐队通道,还有Program、艺人话筒的人声处理与效果处理等,都要经过这张调音台分配出去,再经过另一张调音台送回来。

幕后故事
系统工程师-周凤歆老师

Q1:您能介绍一下这次演出的调音台系统吗?
A:这次演唱会的调音台系统规格很高。PA的主控使用了一张DiGiCo旗舰的Q852调音台,还用到了一张Quantum 326进行program的播放。Monitor用了一张Quantum 7, OB也是Quantum 7。这三张控台都采用双引擎设计,所以起到了主备的作用。

PA:Quantum 852 & Quantum 326

MON:Quantum 7

OB:Quantum 7
Q2:您能说一下这次演出的扬声器系统吗?
A:覆盖2层到6层观众席的扬声器,我们是采用鸟巢顶棚碗口吊挂的方式,一共吊挂了16组全频音箱。其中有12组,是每组有12只K2;另外4组,是每组有9只K2。

针对1层观众区域的声场,我们使用了地面堆叠的方式进行覆盖,一共使用了34组Kara II,其中有20组,是每组4只;有14组,是每组3只。
覆盖2-6层的超低部分,我们也是在碗口吊挂了12组KS28,每组有6只。在地面1层,我们堆叠了16组KS28(每组3只)。

返送部分,我们是使用了6组Kara II(每组3只)。
Q3:此次演出的声场搭建,您觉得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?
A:鸟巢演唱会通常是三面台居多,这次是四面台。但又跟常规的四面台不太一样,这次的内场是不设观众席。常规的演出舞台一般会有一定的高度,差不多从2米到2米4左右,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高度去布置一些音箱。但是这次几乎是没有高度的,同时还需要尽量保证地屏和卷轴的视觉完整性。

所以我们基本把音箱都吊在了天上。那1层的覆盖问题则主要靠地面堆叠的音箱来解决。又因为音箱的组数比较分散,比较多,所以我们尽量在设计和调试的时候减少它们之间的干扰。对此,我们用到了Soundvision-3D仿真建模软件,再结合以往的经验,进行精细地调整。
现场吊装完成后,音箱几乎没有过任何变动了,这也得益于设备提供商精细严谨的施工。

Q4:此次演出中,您觉得哪些功能有起到很大用处?
A:Soundvision的作用非常大。由于本次场地的系统配置非常庞杂,我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在现场进行大幅度调整,所以一定是从设计阶段就尽可能完善。
Soundvision就可以做到非常好的声音可视化,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软件看到相应的声压级、均匀度、对舞台的影响、以及不同声源之间的延时等等。同时还可以看到机械数据与吊装相关的各项参数,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。


Soundvision-3D示意图
在调试环节,我们还使用了功放管理软件内嵌的M1测试系统。这个系统使用的是扫频方式,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太大的噪声。相比传统用粉噪的测量方式,这在多工种同时作业的环境中优势非常明显。我们既不影响别人,别人施工的声音也基本不影响我们。此外,功放管理软件还可以根据温湿度的变化自动进行频响的补偿,就可以在复杂的气候环境中保证观众听到的声音很接近。
此外,我们还使用了主备冗余的AVB网络音频进行信号的传输。这种网络音频协议让信号路由的传输变得更便捷。它在对线阵列传输的时候,音质会更好,高音会更细腻。

周老师还补充道:“以上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,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声音有更好的呈现。对于扩声系统来说,我们关注的是声音是不是很细腻、是不是很震撼、以及在大声压级之下,声音是不是依旧好听。这一切最终都是服务于艺人、导演和音响设计团队对艺术表达的共同追求。”

而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,但张艺兴正以实际行动,不断拓展着现场演出的边界。此次,他以国潮音乐庆贺传统节日,磅礴的视听呈现让人美不胜收。
L-Acoustics与DiGiCo,更是有幸成为这次「艺术构想得以完美落地」的强有力支撑。可以说此次盛会,为此后大型演出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。
更多精彩:


